1935年2月28日,遵义战役打响。红军的作战部署是:红三军团主力在红花岗、老鸦山高地阻敌;红一军团迂回敌人侧后,包抄敌人后路。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第五十九师、九十三师,与红三军团在老鸦山和红花岗展开激战。蒋介石下了死令,为打好这一仗吴奇伟也玩了命。防守老鸦山主峰的是三军团主力部队十团。在敌优势兵力、火力不计伤亡的轮番攻击下,该团损失严重。团长张宗逊负伤,参谋长钟伟剑牺牲,敌五十九师攻占了老鸦山主峰。老鸦山主峰丢失,不仅居高临下威胁十一团红花岗阵地,而且直接威胁遵义城的安全,三军团在连续作战、损失较大的情况下,已无法调集反击力量。
遵义城出现丢失危险,战局千钧一发!
而此时的林彪,却率红一军团沿着遵义城东南的山脚,迅速绕到敌人侧翼一个山梁上。部队隐蔽集结好之后,林彪坐在一个山峁的突出部,两手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向着南面观察,那里正是敌人后续部队来的方向。据当时和林彪一起观察敌情的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后来回忆:
情况确实是万分严重啊!被包围在新城的敌人看到援军开到之后,突然活跃起来;继续增援的敌人正在不断地涌来;向我三军团攻击之敌正在不断地前进;还加上讨厌的飞机,擦着山头轮番骚扰;我们的毛主席、党中央、军委,都在城关的附近住着;我们的三军团正在那边浴血抗击。要是我们抗击不利;要是敌人来个内外夹击;要是……,我当时真的不敢再往下想,焦急得象坐在针扎的毡子上一样。
但我看看军团长,他还是稳健地坐在原地方,举在手里的望远镜,好似粘在他的眼睛上。子弹不住地在他身边飞,枪炮声一阵比一阵紧,这些仿佛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动不动地观察着前方。他这时在想什么呢?他在作何打算呢?周围的同志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好去搅扰他,都集中精力注视着他的神情。
而须臾之间,战局却突然发生了转折,已经得手的吴奇伟部突然失手,占领老鸦山主峰之敌在莫名其妙之间转入防御。
原来此时林彪已经命令一军团从水师坝地区向敌人侧后出击,尖刀一般直插忠庄铺吴奇伟纵队指挥部。林彪作战,极善于捕捉战机。待吴奇伟将全部力量重心都压向老鸦山、红花岗前三军团阵地时,林彪立即命令以逸待劳的一军团一师、二师,迎着公路像两只猛虎一样向敌军指挥部排山倒海般冲杀下去。迫使公路上运动的敌人突然掉头往回跑,敌军整个阵线顷刻发生动摇。
这是遵义战役的关键一刀,一刀就对准了敌人心脏!吴奇伟纵队指挥部周围没有剩下多少部队,林彪这一刀整得他实在是苦。他只有丢下部队,带着身边少数人员狼狈逃窜。占据老鸦山主峰的敌五十九师居高临下看得清楚,发现纵队指挥部突然溜走,料想不妙,于是不敢大动,只得坚守。说是坚守,心劲早已不坚,黄昏时便被三军团打得翻滚下去。在红军的猛打猛扫下,失去了指挥官的敌人沿着来路向乌江狼奔豕突。
看见一、二师的勇士们用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击力量,向迎面的敌人纵队展开猛攻,战斗的中心很快便起了变化:敌人的飞机、敌人的大炮,以至敌人的全线部署,似乎一下子全都陷入混乱状态。向前看,一军团的部队向敌攻击,势如破竹。向侧后看,原来攻击三军团的敌人溃败下来,乱如黄蜂。这时的刘忠,想到林彪刚才的沉着和冷静,不禁心中自言自语佩服道:“原来林军团长所想的是这样啊!”
他正在回味着军团长的指挥远见时,突然看见林彪提着望远镜,迈着大步走了过来,离老远就喊:
“刘忠,你来!”
刘忠连忙跑过去。林彪顺手把望远镜往山坡上一放,从皮包里掏出拍纸本,撕下两片纸,拿出红蓝铅笔,先画了两个箭头,标了一、二师的符号,又画了一根蓝横线,显示出一条乌江,再画出一根红的直线,当着公路。军令内容,就是写在纸上面的一个大大的“追”字。同时,林彪还标示了各师的集合地点,并在下面写了一个“林”字。接着,他又快速画了同样的一张,一起递给刘忠说:“快派人跑步送去,给一、二师首长。”林彪命令:二师向南追,以乌江为界;一师向西,沿鸭溪,白腊坎方向猛打猛扫。刘忠回问:追多深?林彪答:可以追出100里。
刘忠拿着两个纸条,飞也似的找通讯员。命令送到了,追击开始了。只听见部队里到处在喊着:“追呀!猛追呀!不顾一切疲劳,把敌人追到乌江里去喝水呀!”英勇的红色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黑夜的降临,一鼓作气向敌人紧追、猛追、穷追。
遵义战役中被打垮的吴奇伟部五十九师、九十三师,参加第五次“围剿”以来从未败过,这回却被一军团追得全军溃乱、建制崩溃、丧魂落魄。即便逃过乌江的部队,重武器和伙夫担子行军锅灶也一律丢光。吴奇伟过江后,见北岸红军追兵甚急,直逼江岸,不待其余部队过江,便下令斩断了浮桥保险索。1000多名官兵被甩在北岸,做了红军的俘虏。吴奇伟带过乌江两个师,只带回来一个团,这使得他在江边大哭了一场,而红军却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大捷遵义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