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绝大部分家庭都挂着“拥军袋”。每当做饭时,群众都习惯地从准备下锅的米中抓几把装进袋里,积攒起来,准备捐献给红军。儿童团员和少先队员也都缝制了自己的“拥军袋”。他们的口号是:“每日抓米一把,预备送给红军吃!”红军来了,各乡、村苏维埃政府选派代表将群众捐献的粮食、衣物集中起来,装筐扎彩,敲锣打鼓,前去慰问。慰问品除了粮食、衣物外,还有猪、羊、鸡、花生、布鞋等,总之,应有尽有。对伤员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红安的七里、紫云两区是红军总医院及其分院的所在地,伤员最多时达1000余人。上戴家、戴世英、程维德、程维宪、郑必高、姜家岗、檀树岗、莲花背、黄家畈、箭厂河等村都安置过伤员。有的村刚将治愈的一批伤员送走,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又接着而来。曾任红军医院院长的林之翰回忆说:那时,红安群众对红军伤员特别好。伤员住在哪家,哪家的老乡就主动照料他们。没有住上伤员的村子,很觉得过意不去,就自动组织慰问队,什么“军属慰问队”、“政府慰问队”等,名称繁多,反正总想多来看望几次自己的亲人。一个月至少要来两三次。带的东西也花样翻新,有花生、鸡蛋、肉、鱼、鞋、袜等。
对红安的拥军工作,上级党和政府曾多次给予表扬。1931年5月24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黄安群众对于红军都是非常拥护的,到处都有农妇替红军缝衣做衣做鞋等,昨天军委还接到七里区送的一百双鞋子,乡间的老太婆甚至将好吃的小菜留起来,说等红军来送给他们吃。”同年春,鄂豫皖边特委给党中央的报告说:“群众对红军的认识,都认为是自己的武装,所以红军到某一处,群众结队成群的去慰问,送东西送鞋,对红军异常热烈……红军去赤区吃饭,都是苏维埃内农民负担。……伤员吃的糕、果等物是群众送去的,堆积吃不完。”
红安人民究竟为革命捐献了多少物资,因缺乏资料而无从查考,但我们可从下述两例窥见一斑。一是1947年冬至1948年春约3个月时间,仅七里、紫云、金牛三个区,向刘邓大军共捐粮100万余斤,布鞋2万双,棉衣万余套,柴草300万斤。这个数据是当年在红安地方负责拥军工作的同志经过座谈回忆提供的。二是黄安战役期间群众的捐粮情况。当时参战的红军部队近2万人,战役进行了43天,战后部队在当地休整了10天,总的概念是2万人在红安生活战斗了53天。如果按每人每天1.5斤粮食计算(当时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提出的口号是尽最大努力让红军吃饱),至少需要159万斤粮食。这些粮食都是红安人民捐献出来的。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类似这样或比这个规模稍小的战斗在红安共发生了20多次,大部队休整10多次,小部队战斗成百上千次。由此可见,红安人民群众捐献的物资真是多得难以统计。
张南一是七里柳林河村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麻起义时任区防务会宣传股长。黄安城失陷后,他被留在当地坚持斗争,不幸被敌人的“坐探”发现而被追捕。这天,张南一回到家中,准备带几件替换的衣服,转移到外地活动,谁知衣物尚未收拾好,柳林河村就被敌人包围了。张南一在群众的掩护下,藏进一间房屋的夹墙里。敌营长挨家挨户搜查,没有发现他,便将全村300多名群众都赶到稻场上,狂叫道:“今天你们不交出张南一就别想活命!”这时,人群中有人答道:“张南一早就离开家了,他孤身一人,谁知道他到那里去了。”敌营长听罢,气急败坏,指派几个匪徒将答话的人抓起来,用皮鞭抽打,并大声吼叫:“交不交?不交就烧房子!”群众怒目横视,没有一人吭声。过了一会儿,村头的房子起火了,敌营长狞笑着说:“限定10分钟,如果不交出张南一,我就将全村化为灰土,把你们都葬在这里!”说完,敌营长开枪打伤了一位老人。张南一听到敌人的吼叫和枪声,挺身而出,大骂敌人欺压百姓,并说:“老子就是张南一,要抓就抓我!”全村的群众得救了,而张南一却被敌人五花大绑起来,押到了七里坪。敌人软硬兼施,张南一视死如归,不为所动。后来,敌人在七里坪小南门外挖了一个沙坑,用铁丝将张南一的肩胛骨和脚跟穿起来,并把他推到坑旁。敌人指着沙坑对张南一说:“看你还革命不革命?”张南一愤怒回答:“老子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再过20年,老子还要革命!”敌人用刀割掉了他的耳朵、鼻子、舌头,随后将他推入坑中,活埋至死。就这样,张南一以自己的死,去换取了全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去维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秦绍勤是黄麻起义时的七里区委负责人之一,是被敌十二军通缉捉拿的“要犯”。被捕后,敌十二军教导师师长闻清霖亲自审问,并把秦绍勤的母亲、妻子抓来“陪审”,要秦绍勤交待七里区党组织还有多少人在当地隐蔽,交待共产党员秦辉英的下落。敌人所提的问题,秦绍勤都了如指掌,但他宁死不讲。敌人兽性大发,用枪对着秦绍勤扫射,然后开膛剖肚挖心。秦绍勤牺牲时年仅21岁。人们为了纪念他,作诗赞颂道:“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
无私的奉献精神。当年,红安革命前辈们参加革命,不仅不是为了挣钱养家,而且都舍得弃家不管,舍得掉脑袋。在革命岗位上,他们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这种行为把它概括起来,就是“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这是红安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红安精神的核心和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