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决定在全党上下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全国掀起了党性教育、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潮,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在众多革命历史圣地中,少有哪座城市能像遵义这样,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它的“颜色”。贵州是红军长征路上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苟坝会议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娄山关战斗、遵义大捷、乌蒙山回旋战等重要战役遗迹……红军在贵州留下了无数的红色传奇和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这些历经风霜的历史遗迹和人物故事,也构成了贵州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百年来,红色血脉一直在贵州大地赓续传承,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始终激励着贵州各族儿女坚守初心使命,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实现了贵州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充分利用遵义市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区位优势,运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体验教学、红色拓展训练等方法,把增强党性教育作为第一要务,遵循以史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
一、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址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岭立。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该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建国后建立的第一批革命纪念馆,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子尹路96号。1964年,毛泽东题写“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1984年,邓小平题写“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牌匾。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及遵义会议陈列馆,作出了“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重要指示。遵义会议纪念馆下辖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等纪念场所。
二、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大娄山山峰之间,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娄山关自古便是兵家争夺之要地。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娄山关关口西侧笋子山为娄山主峰,东侧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山上现遗有碉堡残垒。两则山梁上壕堑犹存,关口南侧公路边,有行书“娄山关”石碑一道
三、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包括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赤水河航运历史展览馆、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土城古镇博物馆等馆群,以及毛泽东、周恩来住居,朱德住居,红军总司令部驻地,红军总参谋部驻地,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土城老街红军驻地,青杠坡战斗遗址,女红军街,土城渡口纪念碑和二郎滩、淋滩渡口等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渡赤水纪念馆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在红军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内陈列展出,旧址为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展厅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陈列进行。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辅助陈列包括“四渡赤水精神,光耀革命老区”专题书画展,彭德怀、杨尚昆同志住室复原等。馆内收藏红军文物3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