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宜昌红色教育基地推荐

宜昌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经普查,全市革命遗址共282 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03 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75 个,革命先驱故居13 个,烈士墓64 个,纪念设施27 个。这些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铭刻着宜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以下为宜昌部分红色教育基地推荐:

一、贺炳炎生平业绩陈列室(设于宜都市博物馆内)

2010年6月,宜都市为纪念宜都籍独臂将军、成都军区原司令员贺炳炎上将逝世五十周年,在市博物馆设立《贺炳炎生平业绩陈列室》。

  陈列室是全国首家贺炳炎将军专题展示,占地面积120㎡。展览采用图版文字相结合、人工照明方式,辅以配合主题的雕塑,同时配置声像系统,结合小平柜展示方式,全面展示贺炳炎将军不朽的一生。陈列内容分《家乡足迹桑梓亲情》、《百战忘我功勋卓著》、《工垂青史英魂永存》三个部分,共展出有关贺炳炎文物图片资料200余件。贺炳炎生平业绩陈列室于2013年7月,被中共宜昌市委命名为全市第一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二、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园(位于宜昌市枝江市安福寺镇徐家嘴村1 组)

1927年8月,省农协特派员、宜都县农协主任委员、中共党员陈德华(别名陈希实,系徐家嘴村人)从宜都县城潜回徐家花屋、陈家院子等地,发展党员40 余名,组建了徐家花屋、陈家院子等党支部,同时也建立了农民协会(猫子会)、共青团、妇女协会等群众组织。1928年2月,宜昌早期共产党人段德昌、周逸群先后到安福寺地区指导工作。在徐家花屋先后成立中共宜都县委、松枝宜县委、枝宜县委。此地曾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饥民吃大户的斗争,参加人员有3万余人,涉及面积方圆60余里,组建了农民赤卫队、地方红军游击队。建立宜都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以安福寺为中心的鄂西中部革命根据地。

  为缅怀革命前辈,继承革命遗志,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当地政府在徐家花屋断壁残墙以南修建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纪念园。2015年,被枝江市委党史办授予枝江市党史示范教育基地。

三、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位于宜昌市当阳市城区西北部的关公文化园内)

  大革命时期,襄西(汉水流经湖北襄阳以下河段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共产党人为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联合各种进步力量,兴起了工农革命运动,举行了当阳城关起义,连克当阳、远安、荆门、钟祥等县城,沉重打击了襄西豪绅地主和军阀势力。1927年9月,震惊鄂西的瓦仓起义,打响了鄂西秋收暴动的第一枪。尔后,襄西各县相继举行武装起义,组建工农革命武装和政权,创建了大小不等的苏区,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襄西地委统一领导下,襄西人民相继在敌后建立了新四军襄西独立团、独立33 团等和各县区乡抗日地方武装,开辟了襄西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襄西军民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完成了坚持襄西、掩护中原突围部分部队,隐蔽和转移大批干部的任务,并创建了襄西解放区,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和江汉军区、湖北军区部队作战,解放了襄西全境。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襄西人民前仆后继,英勇不屈,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5年5月,曾在襄西战斗过的30余位老同志聚集当阳,与中共当阳县委议定,在当阳修建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1985年6月18日,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了“在襄西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襄西革命烈士纪念馆”。1994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为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于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7月,被中共宜昌市委命名为全市第一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四、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7 组)

  瓦仓地处当阳、远安、荆门、南漳4县交界处。在中共鄂西特委直接领导下, 1927年9月14日深夜,起义部队以攻打瓦仓区团防局为标志,打响了鄂西地区秋收暴动的第一枪。与此同时,瓦仓地区10个农会的会员、2000余名自卫团战士和南乡的一部分精壮农军,分片负责,统一行动。一夜之间,共拘捕反动官吏和土豪劣绅80余名,查封和没收其家的一切财产,烧毁他们的田契、借据,处决了罪大恶极的33名反动官吏和土豪劣绅。9月15 日,瓦仓工农革命政府成立,傅殿云任政府主席。

  瓦仓起义打响了鄂西地区人民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鄂西地区秋收暴动中声势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暴动。瓦仓起义为荆当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9月14日,为纪念瓦仓起义60周年,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茅坪场镇瓦仓村落成。瓦仓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3年7月被远安县人民政府列为远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五、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兴山县高桥乡长冲村委会背后山顶上)

  高桥是巴兴归苏区中心地带,早在1928年,共产党员黄中平深入高桥苏区发展地下党组织。1930年,共产党员陈慎州、陈慎勤创建中共高桥区委会,区、乡苏维埃政府和组建游击队、游击中队,带领高桥军民对敌展开斗争,取得了2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 年8月18日,国民党巴兴归3县联防“剿共”团在官田岭制造了惨无人道地“箩稗子”惨案。曹友娣、王发祥、蒋英才、杨直亮等17 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壮烈牺牲。

  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5月1日由兴山县民政局支持修建。2006年4月,宜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宜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单位捐资复修扩建。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2年10月被兴山县人民政府列为兴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六、牛口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牛口村2组)

1988年,为纪念土地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曹秋选、汪书兴、王昌海、王永祖、王山祖、王克继、汪永海、汪永元、汪永俊、王昌杨、曹秋录、王功奎12名革命烈士,秭归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建了牛口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立于长江西陵峡内,背靠青山,面对滚滚长江,地处牛口村的长江渡口边,碑高13米,建筑占地面积20平方米。纪念碑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常有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吊唁、祭奠,江上乘船的游客也可眺望纪念碑的雄姿。2012年6月,被秭归县委党史办命名为秭归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七、麻池革命旧址群(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1 组)

1931年2月24日,于麻池召开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长阳县苏维埃政府。1931年2月,红2军团第2军与红50师攻克县城龙舟坪后,根据贺龙指示,中共长阳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迁设麻池,以指导全县加速政权建设,开展土地革命。此时,出现了长阳苏区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中共长阳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迁至麻池后,建立了军事、财政、经济、审判、肃反5个委员会和宣传、警卫2个大队,共青团县委和妇女协会也相继在此建立。原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县军事委员会、县妇女防会等单位的旧址仍保存完好。

  近年来,都镇湾镇人民政府筹资对其做了全方位修缮,并纳入清江画廊景区。2013年7月,被中共宜昌市委命名为全市第一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吴老师:176 7166 8838(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