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十堰红色教育基地推荐

 十堰为红色教育旅游经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以下为十堰部分红色教育基地简介:

一、郧阳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十堰市郧县城关镇杨家岭1号兴郧路社区杨家山。郧县地处鄂西北,地跨汉水南北,地势显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郧阳相继有4万多人参军参战,2000多人壮烈牺牲。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由原中共郧县县委、郧阳专员公署、郧阳军分区为悼念解放郧阳而牺牲的烈士所建造的。原址坐落于郧县老城沧浪山(又名虎山)。1951年7月1日落成,占地25亩,建筑面积10亩,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25米。主体建筑有三层砖木结构的六角形主亭,层层竖有镌刻褒扬烈士之文和烈士英名的大理石石碑。南北辅亭各一,对称竖立刻有烈士英名的石碑,主亭正前方有仿古精雕牌坊,牌坊书“郧阳烈士陵园”六个大字,主亭前的映壁上仿书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园内绿荫夹道,百花争艳。主亭顶部塑身着绿军装、持枪远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全身塑像一尊。

1978年,因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南碑地势下陷。1979年,经报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陵园迁建于新城正北部杨家岭。新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依山而建,占地100多亩,现主体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亭、杨献珍纪念亭、革命史陈列馆、影像馆和东西仿古四角亭,附属建筑物有览鹰园、护陵墙等。其中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略呈正四棱台型,碑身高24.8米,石碑,镌刻着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1609位烈士英名,馆内还存放着中共郧阳地委、郧阳行署、郧阳军分区、郧阳地直机关、中共郧县县委、郧县人民政府和各界群众团体进献的匾额23块。在仿古碑亭长廊里,篆刻着二七大罢工领导之一的施洋烈士,郧县籍共产党员、百色起义组织者、红8军政治部主任何世昌。陈列室29块展板上详记着丹江口、郧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等县市革命斗争史,是十堰市史料最完备、囊括面最广的革命史馆。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于1985年被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郧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郧西县王家坪烈士陵园

王家坪位于郧西县城以北三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就在王家坪中心小学后面五十米处,长眠着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为解放陕西山阳县、湖北郧西县、郧县的战斗中,从各个战场送到王家坪后方医院治疗,困当时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药物奇缺,无法抢救而光荣牺牲的黄君才、付金贵和年仅17岁的小杨等24上位烈士。自1985年,这24位烈士的墓地被郧西县人民政府定为“郧西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24位烈士墓地不断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墓地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同年由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王家坪村委会通过多方筹措资金10万余元,用石头和混凝土重修了24座坟茔,增建了纪念碑和烈士亭,时任县委书记王华滔为墓碑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而且在王家坪小学内部始创了一个简陋的陈列室。1997年王家坪小学被郧西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郧西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为了进一步升华革命传统精神,拓宽革命传统教育视线,保持“红色”资源的持久性,县政府、县教育局、城关镇政府、原城关教育站及王家坪中心小学加大了基地建设的投入,于2005年秋,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募捐款把原来的坟茔重建为“革命烈士之墓 ”。从2001年至2005年筹措资金共25万余元,把基地建成了由烈士陵园和“传统教育纪念馆”两个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校后面50米处的烈士陵园,陵园以24座烈士墓为基础,墓前建有雄伟的纪念碑。场地实行层面开发,主层是24座烈士之墓。分前后两行一字排列,墓间栽有苍劲常青的松柏,中立县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牌;第二层是瞻仰台,场地全部硬化,可容纳上千人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第三层是由沙石铺成的较大活动场 地,聚停车、休息、整队、举行基地活动为一体的“小广场”。整个陵园占地6648平方米,四周栽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和香樟树,现在已是绿荫成行。

基地的第二大部分是王家坪中心小学内部的“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当你步入馆内,你会立刻被那凝重、肃穆的色调,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沾有国人鲜血的屠刀等军用实物引入到那烽火连天的战斗场面之中,整个“纪念馆”既再现了郧西历史,又显示了地方特色。在材料上,使用了比较流行的KT板和钛金板;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立体和橱窗式;在色调上,革命历史故事以黑白照片为主,新郧西以彩照为主,突现了郧西的特色,选用“郧西之最”和“湖北省十堰地区之最”。你看,来郧西最早的革命军队是红四方面军,停留时间最长的军队是红25军,最早的特色武装是“回民支部”,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是郧西县(1947年11月16日),陕南唯一的兵工厂——五项坪,最早的陕南区首脑机关——郧西土门的“小延安”,全国迄今唯一发现最早的红军传单是红25军散发的《什么是红军》。小小一方展馆却展现了红军在郧西、新四军在郧西、郧西的解放、郧西的今天共四个阶段近300幅照片。同时还收集了手榴弹、医药书、战刀等军用实物近百件,同时采用了音像投影设备,把历史资料与纪念馆中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制成了具有动感画面的记录片,真实地记录着徐向前、贺龙、李先念、程子华、许世友、陈赓、谢富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郧西战斗的悲壮历史,极力再现当年的革命斗争场面。并刻成光盘,随时播放。基地所在的学校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活动,很好的发挥了基地的辐射作用。

1997年基地落成以来,前来缅怀革命烈士的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十堰军区的武警部队、基地周边的各级各类学校师生达九万多人次。

2003年4月5日,基地的原“陈列室”提档升级为“纪念馆”,当时组织了有五千多人参观的开馆仪式。

2004年春,王家坪中心小学承担了市老区教育研讨会举办的“郧西县革命传统教育”研讨会活动 。

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这一“红色教育基地”更成了全县各级领导和党团员人生旅途的“加油站”。2005年2月22日,在时任县委书记彭承志、时任县长卢富昌的带领下,县委、县政府机关和-400多名党员干部,捧着花篮,举着花圈前往基地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陈述各自“党员先进性明白卡”的承诺内容及为振兴郧西的雄心壮志。彭承志、卢富昌等四大家领导亲笔提写了“永葆先进”等词句缅怀先烈。此次活动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开了先河。随后县直各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基层党支部纷纷前往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为民执政观,基地前的党史宣传教育,把全县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向了高潮。

郧西,作为革命老区,鄂豫陕三省八县交汇之处,历来是秦楚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现在这里又是十漫高速公路的进出站口,也是连接鄂陕经济的重要关口,前来参观王家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人会越来越多,受教育的面也会更深更广。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吴老师:176 7166 8838(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