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派军警进行阻挠。总工会当即组织全路两万工人举行罢工,并将总工会移至武汉江岸办公。 2月4日大罢工开始,京汉铁路陷于瘫痪,三天后发生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在北京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惨遭杀害。这次惨案暴露了军阀的残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和组织纪律性。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进一步巩固了阶级基础,丰富了斗争经验,成为大革命前的启明运动。
解放后,湖北省、武汉市和铁路部门联合筹建武汉二七纪念馆和纪念碑,初址选在汉口江岸区二七小路,后迁址汉口解放大道2499号。在纪念馆中央广场,二七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这是一座永远矗立的丰碑,也是一个精神坐标,警醒,先觉。
现今武汉二七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2499号,占地27500平方米,隶属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座社会科学类历史专题纪念馆,1958年二七烈士纪念碑建成。1960年2月,武汉二七烈士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74年4月4日,在汉二七老工人张士汉(第一任馆长)、黄正兴等人向湖北省委提议扩建武汉二七烈士纪念馆。1984年,武汉二七纪念馆陈列馆主体竣工。1987年2月7日,武汉二七纪念馆对外开放。截至2019年末,武汉二七纪念馆藏品有57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件/套,举办展览4个,开展教育活动43次,参观人数14.5万人次。
武汉二七纪念馆内,有一道“二七烈士纪念墙”,上面刻着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字。从北京长辛店到武汉江岸,牺牲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仅20岁。二七烈士们的选择中,可以清晰追溯到他们的思想根源,就是他们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精神信仰。
历经百年,“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密码蔓延且烙印,深深镌刻在荆楚大地上。
从工人运动起始,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燎原之火在明灭之间逐渐稳定,走过创立初期艰难时刻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深刻反思后,迅速开始更加广泛的革命斗争,以工农群众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的大革命斗争,在荆楚大地上呈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将目光聚焦在江城两岸、三镇,也可见革命烽火逐渐硕亮。
武汉二七纪念馆主展厅共分三个展厅七个部分,陈列着二七革命斗争的史料与文物、油画和场景等。1600多米展现运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了二七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每一个展厅都根据自己的主题摆放着珍贵的文史资料,协同团队一同细细走过,在残缺的报纸上,昏暗的照片中,回望历史,纪念永恒的斗争精神。馆内收藏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竖立于黄河桥头的铸铁纪念碑、林祥谦烈士的怀表、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员证徽章等主要文物。
以史育人,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这个纪念展厅通过展现老一代工人阶级及革命先辈对于自由的不断奉献,来教育今人,勿忘历史,永远怀念。
二七纪念馆收藏了近百件文物,对于还原当时的京汉工人罢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走进场馆,两面浮雕墙壁,仔细观看,便能体味当年京汉工人为了自由所做出的不断抗争,一路上领略各种不同的铁路元素。除了对于历史的纪念,纪念馆内还专门开设了“继往开来”的主题展厅,将现如今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相比,来展现祖国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