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党日活动学习 ▏革命与武汉

  武汉简介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武昌区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同志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001年国务院公布武昌区毛泽东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晚清-商业兴起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等20个国家来汉,并在汉口开辟了英、法、德、俄、日五国租界和15个国家建立了领事馆,殖民者在武汉开办工厂、银行、洋行,他们创办的学校、医院和教堂遍布武汉三镇。在汉侨民廉价收购土特产和农、矿产原料,大量倾销洋货,肆无忌惮地进行经济掠夺,这时武汉的封建经济日趋解体社会经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逐渐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工商业城市。    此时在汉口租界外也有很大发展,市场中心从汉江边的汉正街下移到今天中山大道六渡桥、江汉路一线,商业、金融业和外贸出口逐渐兴隆起来,现代街区、马路、水电、楼房也不断在兴建。

由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内空间已不敷,清末洋务运动中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城外龟山北侧一带兴建汉阳兵工厂、汉阳炼铁厂,其中汉阳炼铁厂是我国近代最大的冶金企业,在远东也是首屈一指的。

从1890年至1911年,武汉官办与官商合办工厂有17家,占全国同类工厂总数的17%,投资总金额为1300多万两白银。晚清50年间,武汉共兴建各类工厂约100个,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二)民国时期-首义之城   

在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城”。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决定将三镇合为一市成为京兆区即国民政府首都。1927年4月16日武汉市政府正式成立,并在汉口慈善会宣誓就职,成为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1927年7月1日,武汉市改为特别市武汉市政府直属国民政府领导。这次三镇合一在武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之后三镇虽然又分分合合,但三镇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20世纪20年代后武汉大学、中华大学、华中大学、武昌高等师范的出现使武汉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续写了灿烂的篇章。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前夕武汉经济曾一度复苏,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后为武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此时武汉的金融业也相当发达,成为我国内地的金融中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发展低潮



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的主要工厂包括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电新纱厂、周顺顺机器厂等250多家工厂迁移到四川、陕西湖南等地,武汉大学等大专院校也迁往四川等大后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武汉受到贪污腐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影响,经济瘫痪、民不聊生。1948年8月与1937年6月相比物价上涨了424万倍,武汉这座城市处于发展最低潮时期。

纵观武汉在1949年前的城市发展状况在不同的年代里有着不同程度的起伏它是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起来的,总的趋势是已经形成为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内地的经济中心,在中部商品流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汉有着3500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荆楚文化特色,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辛亥革命首义地,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的第一枪是在武汉打响的。

我们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从小到大,直到现在一个无限光明、无限光辉的事业。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我们要扛起理想的旗帜,接过信念的火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弘扬武汉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向前。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岳老师:132 9413 0575(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