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来是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自然也有着不少红色教育基地。下面小岳老师为大家整理一下武汉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
首义文化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咨议局旧址,位于武昌阅马场,东抵武昌路,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武汉人更喜欢称它为红楼,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上竖立着民国二十年(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雕像后便是纪念馆的大门,两面铁血十八星旗迎风飘扬,彰显着革命圣地的庄严与肃穆,十八星旗是长方形,红底,中间一黑色大九角星,九角星的边线交点上点缀十八个黄色小圆,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清王朝。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武昌首义100年而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于2011年落成并开放。它是黄鹤楼脚下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鄂军都督府(红楼)、孙中山铜像、拜将台铜像、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设计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22142㎡,共四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红街”都府堤,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红色旅教育基地,下辖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起义门五个红色遗存和场馆。在这里,和我们一起,追寻先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武昌红巷13号一座古朴的建筑门前,红色的匾额上,“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这里是74年前风云际会的全国“农民革命大本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曾经,这里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文武兼备、心诚志坚的革命英才,在百年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当年,为便于开展农民讲习所的工作,毛泽东租用了都堤府41号一栋三合院居住,这是一栋晚清江南风格的民宅,旧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大门为单坡屋檐,墙体有门楣装饰,正门额上木质红色横匾,上有郭沫若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旧居”七个金色大字。
毛泽东在武昌的革命工作,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个年轻的政党为何能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中逐渐壮大最终领导人民开创历史新纪元,在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你能找到答案。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举行,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正确原则,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生死关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开启了党内监督的新阶段。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在生死考验的抉择前,10名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仅一人看到了全国解放,8人牺牲,1人下落不明,无一人叛党投敌,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请求党组织对我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教育他们千万别走和我相反的道路。”这是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王荷波最后也是唯一的遗愿。
四、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是从全党全国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纪律建设的历史脉络。近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5件(套)文物资料,700多幅珍贵高清历史照片,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纪律建设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
汉口片区
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纪念馆通过复原陈列和基本陈列,生动展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先辈们力挽狂澜,在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挽救党、挽救革命的光辉历史。
“八七”会址片北至车站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胜利街,南至天津路,总面积约30公顷,包含了18处革命史迹。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是全国唯一以“中共中央机关”命名的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历史风貌核心区,紧邻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黎黄陂路步行街,是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旧址一座古老的西式三层居民楼,坐西朝东,红墙赤瓦,外墙上镶有一块铭刻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武汉文物保护单位”的白色石牌。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心脏”,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与卢沟桥路交汇处东南角(原汉口大和街26号),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新四军军部诞生地,是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
1937年12月25日,叶挺、项英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当年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的新四军将领有叶挺、项英、张云逸、周子昆、曾山等。1938年1月下旬,新四军军部迁南昌,汉口军部改为新四军驻汉办事处。1997年,为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拍摄纪录片《铁的新四军》,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的现今地址得以初步确认。
姚家山红色教育基地
姚家山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道,是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享有“武汉抗战第一村”的殊荣。
姚家山曾是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战略要地,是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1940年末至1946年之间,李先念同志先后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在此驻扎,与当地村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抗战乐章。
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订造。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登临该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1925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永丰舰易名为中山舰。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月24日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被日机炸沉于长江金口水域。1997年打捞出水。2001年修复竣工。2008年5月陈列于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
将军山红色文化陈列馆位于新洲青龙岗,是曾经的抗战遗址。该展馆集中反映了中共新洲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后,将军山地区人民群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展区面积520余平方米,主体陈展内容分红旗漫卷、共赴国难、走向胜利三个部分,以主题浮雕、文史图片、场景再现和实物展陈等方式来展出,其中图片192张、物品10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