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大别山精神

     横亘江淮之间,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瞰南京,西扼武汉,绵延八百里,山川壮美,气势雄浑——这里就是大别山。

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28年红旗不倒”;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落脚地……无数英雄儿女胸怀理想信念,投身革命洪流,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伟大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


在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白色恐怖和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百折不挠,涌现出无数的革命英雄和革命志士。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树林指出,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了砸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大别山区英雄儿女们矢志不渝、革命到底,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以悲壮牺牲造就苦难辉煌,让中国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空高高飘扬。

“在革命紧要关头,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大别山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展现出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田青刚说。1946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为党内起草的《三个月总结》中高度评价说:“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这正是对大别山军民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精神的褒奖。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就是紧紧地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起来斗争。大别山的人民群众积极给革命军队送粮送衣、送医送药、抬送伤员、传递情报,“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王树林说,党为民、民爱党,军爱民、民拥军,党政军民心相连、德相同、力相向,汇聚起推动大别山革命可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政军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构筑起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险象环生,南征途中强渡汝河面临严峻考验……最终,刘邓大军以勇往直前的胆气和魄力成功强渡汝河,挺进大别山,胜利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伟大战略任务。田青刚说,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我党创建的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都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凝结着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精神。

“大别山精神不但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田青刚表示,形成于大别山地区的大别山精神是老区人民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也是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吴老师:176 7166 8838(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