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的红色教育基地。其中,八七会议会址更是承载了千百年的历史底蕴。在这里,一首首英雄的史诗被镌刻在江汉朝宗之畔,诉说着那些光辉的岁月。
漫步在汉口历史风貌区,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仿佛在讲述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过往。曾经的屈辱与抗争、苦难与辉煌,都在这里得到了见证。在鄱阳街边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怡和新房里,拾级而上,来到二楼左转的房间,你会看到一张三屉桌、几把方凳、圆凳、长凳和靠背椅,虽然摆放得有些局促,但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里,就是八七会议会址。在这里,历史的脚步似乎停滞了,但英雄们的壮志和热血却仿佛依旧弥漫在空气中。
八七会议会址与毗邻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群,时时在感召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八七会议会址)
召开紧急会议挽狂澜于既倒
1927年,武汉这座曾经的"赤都",陷入了沉重的白色恐怖之中。由于"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的各个机关部门不得不纷纷迁移,中央领导人以及身份公开的共产党员也纷纷更替住所,党的活动也因此转入地下。打开1927年8月7日的《民国日报》,一篇题为《汉口陷于恐怖状态伪政府犹力事粉饰》的报道,让我们窥见了当时武汉局势的冰山一角。
面对如此严峻的革命形势,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决定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原定于7月28日举行的会议,由于形势紧张和交通困难,不得不一再推迟。直到8月7日,只有那些在武汉的中央执监委员、青年团中央委员以及湖北、湖南、上海的负责同志得以聚集一堂。
在仔细斟酌后,八七会议的地点选在了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的二楼。这个地方曾是苏联驻国民政府农民顾问拉祖莫夫的住所,地理位置独特,前后有楼梯,后门通小巷,屋顶凉台与邻居凉台相通,这些都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提供了便利。
(沈尧伊油画作品《八七会议》)
会议的重要议程有三项。首先,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对党在此前的错误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指明了未来的工作路线。接着,瞿秋白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了关于党在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最后,对中央政治局进行了改组。
八七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会议精神,在黑暗中挺起了不屈的革命脊梁。他们以血与火的抗争,回击国民党的屠杀政策,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和广州起义。从此,他们坚定地踏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八七会议虽然会期只有一天,但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绝处逢生。《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评价说,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使全党没有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而惊慌失措,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从而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论前方的路有多远、有多么辉煌,我们都不能忘却过去,不能忘记我们为何出发。有人曾说,“八七”这一天,如同“七一”和“八一”一样,深深地刻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在那个风云聚会的历史时刻,毛泽东身着长衫,操着湖南口音,激昂地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伟大的历史转折——八七会议历史陈列》中,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历史场景。
“力挽狂澜”“星火燎原”,陈列讴歌着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的英勇无畏。在风云突变的岁月里,他们如同一支支利箭,直指中国的未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岳老师:132 9413 057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