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是我国工运百年辉煌历程的鲜活见证。它的建成开放,对于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更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开创新局面。
再现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历史
2022年11月17日,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友益街,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湖北全省总工会旧址、刘少奇同志旧居三处革命旧址组成,总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
1927年春,中共中央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携手,将革命的指挥所迁移至全国大革命的中心——武汉。在汉口友益街16号,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项英、林育南等杰出的工运领袖们运筹帷幄,领导着全国的工人运动,他们的足迹熠熠生辉,书写着革命的辉煌篇章。正是在这里,工人运动第一次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磅礴气势,此呼彼应,如江河奔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壮阔景象,引领着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潮流。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58年,湖北省委作出重要决策,同意在旧址上筹建工会纪念馆,以铭记那段峥嵘岁月。195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挥毫泼墨,为纪念馆题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全省总工会旧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岁月流转,精神永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恢复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让历史的记忆得以重现,让革命的精神得以传承。纪念馆的筹建工作由武汉市总工会负责,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让这座纪念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革命的故事继续传唱,让英雄的精神永载史册。
置身于纪念馆内,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这里陈列着《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的历史篇章,以1926—1927年全总在汉期间的工运历史为脉络,如同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全总指导各地工运斗争的历史。
通过239件珍贵的展品和458幅历史照片,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运动的磅礴力量。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那段历史的记忆,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工人运动的辉煌瞬间。
在深度挖掘史料的基础上,纪念馆恢复了建筑的原有功能,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秉承保护中复原、复原中体验、体验中传承的原则,展馆内的24处空间被精心复原,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全省总工会在此办公的场景,以及多位著名工运领导人在此居住的情景。
■ 小空间精策展 再现毛泽东同志致辞场景
受旧址建筑内部场地和空间限制,展陈也体现着“小空间、精策展”的特点,部分历史场景精巧再现。在场馆的一楼展厅内,有一处精致的场景再现,它生动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5月汉口血花世界(亦即民众乐园)举行的太平洋劳动会议欢迎会上的庄重时刻。那是一个汇聚了太平洋地区1450多万有组织工人的盛大场合,毛泽东以中华全国农民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致辞,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工农联盟的巩固指明了方向。
1927年6月,汉口举行了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这次大会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厅内精心复原了大会的主席台,观众在参观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而在三楼展厅的一角,两组微缩景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们以精湛的工艺,生动地再现了大革命时期工人罢工运动的震撼场景。一组是1926年12月的厦门“罢山罢海”运动,工人们以“二五加薪”为口号,经过11天的顽强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另一组则是1927年3月宁波米店员工的罢工,11500名员工为了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齐聚江东七塔寺,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团结与力量。工作人员介绍,这两组微缩景观都是根据珍贵的史料精心制作而成,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岳老师:132 9413 057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