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南京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你了解吗?

南京,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每一片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红色的故事,每一缕风都似乎在传递着红色的基因。南京有着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的重要阵地。今天,就让我给大家整理这些经典的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那浓厚的红色氛围,追寻那些英勇无畏的先烈足迹。

一、中山陵园

中山陵,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名胜区,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更是一处庄严肃穆的纪念建筑群。占地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的这片神圣之地,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得以完美呈现。中山陵前,一片平川如镜;背后,青山如黛,环抱其中。东侧紧邻灵谷寺,西侧则与明孝陵相望。整个建筑群巧妙地依山而建,自南向北,随着中轴线的延伸而逐渐升高。

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依次排列在这条庄重的中轴线上,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山陵独特的建筑风貌,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而且从空中俯瞰,整座建筑群宛如一只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追求自由、民主和进步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既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庄重与简朴,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而392级的台阶,不仅是通往祭堂的道路,更是寓意着当时中国3亿9千2百万人民的团结与力量。从碑亭到祭堂的339级台阶,则象征着当年339位议员的坚定与执着,他们如同这每一级台阶,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理念,一步步踏实前行,将这位伟大先行者的精神传承下去。


二、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占地面积达153.7公顷。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更是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纪念地。当你沿着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从北向南行走,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纪念性建筑依次展现在你眼前,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壮丽画卷。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陵园的最北端,也就是当年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北殉难处。这座群雕仿佛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每一位烈士都仿佛化身为坚韧不拔的战士,他们的眼神坚定,身姿挺拔,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们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整个陵园,如同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那些散落在陵园各处的知名烈士墓、东西殉难处等纪念性建筑,都是那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它们与中心纪念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座陵园独特的纪念氛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约有10万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这片热土上英勇牺牲。为了缅怀这些先烈,寄托哀思,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党和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烈士陵园。如今,这座陵园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是一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也是无数遇难者的安息之地。纪念馆矗立于此,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一员。它更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步入遇难同胞纪念馆,你会被一种全面而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包围。这里陈列着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史实展,每一件展品都记录着那段黑暗的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实文物、照片、影像资料等,数量高达20余万件,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腥的过去。

此外,还有三处现存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这些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骨。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四、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依江而建,是为了纪念1949年4~6月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解放60周年,在2009年4月对外开放。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部分组成,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在渡江胜利纪念馆胜利广场上,矗立着大型红色群雕“千帆竞渡”,它的形状像数组风帆,又如风展红旗,它们拔地而起,静静屹立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下沉式广场上,国家一级文物“京电”号小火轮气势雄伟,曾为南京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走过一旁的“胜利之桥”可以看到,红色木船外形的主展馆上,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名十分夺目,将那场战役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尽显其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主席创作的这首七律,生动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战役。展馆里,一幅巨大浮雕上展示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奋力渡江的场景,让人仿佛穿越过去,看到了当年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景。


纪念馆运用雕塑、沉浸式场景、油画、影像等多种方式,共展出246幅历史图片和317件珍贵文物文献,翔实生动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信念。这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文资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件件斑驳的老物件和塑像,让大家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沙洲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历史因铭记而源远流长,精神因传承而生生不息。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我们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感怀与纪念,必将成为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发扬传统、弘扬精神、迎接挑战、促进新的历史飞跃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五、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亦被称作“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见证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那是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展开了长达10个月零4天的谈判。这场历史性的对话,被后人尊称为南京谈判。
在这段漫长而紧张的日子里,中共代表团始终坚守着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为追求国内和平,他们展现出了无比的真诚与决心。与国民政府代表进行的每一场较量,都如同剑拔弩张,但中共代表团始终坚定立场,完成了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然而,国民党却执迷不悟,坚持推行独裁分裂的内战政策,最终导致了谈判的破裂。但即便在困境之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并未放弃斗争。他们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并开展了爱国民主运动,努力争取各界朋友的支持,深入教育人民,为开辟第二条战线、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段历史,不仅是一段谈判史,更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勇气的革命史。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也彰显了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卓越智慧与伟大情怀。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岳老师:132 9413 0575(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