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武汉大学研学 ▏详细路线介绍

1.最经典路线:珞珈门 → 武汉大学牌坊 → 樱花大道→ 行政楼 → 万林艺术博物馆 → 珞瑜二门

2.最浪漫路线:珞珈门 → 武汉大学牌坊 → 宋卿体育馆→ 工学部集贸市场 → 文澜门 → 凌波门栈桥

3.最清凉路线:珞珈门 → 武汉大学牌坊 → 梅园 → 珞珈山 → 弘毅门 → 东湖村

武汉大学景点介绍

一、汉大学牌坊

武汉大学的牌坊,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历经三次变迁,依旧屹立在校园之中,成为武大的灵魂与象征。它不仅仅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更是学子们心中的圣地,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都会忍不住驻足,感受那份独有的庄重与自豪。无论是新生初次踏入校园,还是老生即将告别母校,牌坊都是他们心中无法替代的记忆。每当季节更迭,春樱盛开,秋叶飘落,牌坊更是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他们用镜头捕捉着牌坊与四季的交融,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在这里,牌坊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个时代的见证。

二、万林艺术博物馆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技路武汉大学校园内。这座博物馆以它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武汉大学百年的历史与文化。

博物馆建筑雄伟壮观,占地面积8410.3平方米,地下深藏一层,地上则昂首展现三层,整体高度达28米。它宛如一位智者,沉稳而大气,默默守护着武汉大学的艺术瑰宝。

馆内藏品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从“标本唐”中保存的数以万计的动物标本,到考古专业师生精心挖掘的珍贵文物,再到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科考队员从极地带回的珍稀标本,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此外,更有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名流捐赠的稀有珍品,为博物馆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这些藏品不仅见证了武汉大学的辉煌历程,更是艺术与学术的完美结合,为世人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们仿佛在低语,诉说着那些尘封的岁月和辉煌的过往,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

三、老斋舍

漫步在樱花大道往上,一座壮丽的樱花城堡——老斋舍,逐渐映入眼帘。这座城堡是武汉大学校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老斋舍的独特韵味,源自其门洞的命名。这些门洞的名字,取自于古老的《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仿佛这些门洞不仅仅是通道,更是通向历史深处、通向文化殿堂的时空之门。

四、凌波门

凌波门栈桥,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轻轻横卧在碧波荡漾的东湖之上,成为了武大学子心中最钟爱的去处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承载着武大的文化记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青春岁月。

在凌波门岸边,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静静地矗立,上边镌刻着“凌波门游泳池”几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向世人诉说着这里的历史与故事。这块石碑成为了周边学生和外地游客争相踏足的东湖景点,人们纷纷驻足观赏,感叹不已。
而凌波门栈桥更是成为了武汉人最爱去的“露天游泳池”之一。每当夏日炎炎,湖水波光粼粼,人们便纷纷涌向这里,享受清凉的水上乐趣。在这里,人们仿佛与湖水融为一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只留下了欢声笑语和畅快淋漓的游泳体验。(正在重建预计6月开放)

五、珞珈山

 从珞珈门进校,过武汉大学牌坊,沿着梅园的坡道直上,就能到达珞珈山的环山路。环山路一圈2公里,两侧几乎都是参天的古树密林,在珞珈山的半山腰处,你还能遇到著名的“十八栋”。这些建在山腰上的小洋楼,吸取英国乡间别墅的建筑风格,每一栋都有特色。而曾在这里居住过的人,可以说是“教授中的教授”。郭沫若先生称这里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还曾在凌波门与学生一起游泳;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也曾在这里居住,二人时常到东湖边散步。年复一年,十八栋就在那里,静静守候代代学子,珞珈山的前世今生,在此联结。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李老师:400-188-9979

岳老师:132 9413 0575(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