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武汉江夏党纪学习教育基地 ▏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梁子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天子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处武汉市江夏区(原为武昌县)南部的保福,位于风景秀美的梁子湖畔,山体三面环水,形如葫芦岛。展区内涵盖多个展厅,其中红色展厅为弘扬红色文化,铭记红色历史,缅怀先烈,教育人民,培养爱国主义情;廉政展厅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其中还包括图文影音史料,通过介绍了解项英、葛达、江萍等英雄事迹,深切感受江夏保福祠地区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

地名由来

  抗金志士安葬“皇陵”

  相传,天子山由来与南宋“皇族”赵松有关。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开封城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所俘,皇族直系未能幸免,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只身逃脱,南下建立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

  为了收复失地,中原大地众多仁人志士,与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其中一人名叫赵松。

  据居住在江夏的张谔后人传述,赵松乃是宋徽宗第十子。张谔,唐朝诗人,景龙二年(708年)登进士第,曾任江浙、荆湖等道置茶盐副使。他曾雇佣江夏湘东里(江夏土地堂)张公山一带的船工。据后人介绍,张谔乃性情中人,与这些船工结下不错的交情,后来张谔长居于此。400多年后,张谔玄孙、抗金名将张叔夜,带着家中弟兄回到江夏张公山祭祖,曾在青菱湖畔落脚。据传,今江夏大桥青菱湖西南那座“夜泊山”,是为他当年夜宿之地。

  靖康之变后,张叔夜一门除了三弟张叔泗外,均自戕殉国。

  在外的张叔泗惊闻噩耗,欲投黄河自尽,被好心船夫救起。船夫好言相劝,“如此,何不广联志士,共赴国难。”于是,张叔泗回到开封,遇到赵松,两人来到江夏张公山一带,招募青年勇士,扩军备战。

  然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偏安江南的南宋君王让张叔泗、赵松报国无门,两人投入江夏张桥湖自尽。

  张氏宗亲及地方豪绅,将二人葬于江夏临梁子湖的高山上。当地有名望长者认为,两人保家卫国,功绩不在宋高宗之下,便将这座高山称为天子山。天子山脚的墓地叫皇陵,因地形三面环水,好似一口袋形,故称皇陵咀,并沿用至今。

  江夏文化学者彭敦运认为,“赵松是宋徽宗第十子”的说法与史实有出入,猜测赵松可能为皇族赵氏旁系,或因在地方为招募兵勇名正言顺,而杜撰皇亲。


星火燎原

  革命红旗遍插天子山

  在江夏梁子湖风景区内的天子山中,葱郁树林掩映下,保福天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夏风吹过,林间枝叶簌簌作响,仿佛在向来此瞻仰的后人,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1924年,随着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董必武派葛达等进步青年到天子山保福地区传播革命火种,建立党组织,组织农民自卫队,打土豪分田地等系列革命活动,出现了红旗遍插天子山的革命形势。

  大革命失败后,葛达奉命转入地下坚持斗争,在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从事地下工作,有亲戚劝他去教书,过个清闲日子,他说“雪封世界任他白,我信人间总有春”,以此表明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心迹。

  由葛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葛震寰,在天子山地区率先成立了保福农民协会,并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减租减息活动,喊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保福地区也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梅林、王班苏维埃政权。

  这块红色土地上,还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后来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1990年,经党中央批准,在江夏区纸坊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塑建纪念铜像。

  天子山地区的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之中,仅在此活动的抗日游击队就多达十几支,这么多的人在这里打仗、驻营,机械枪支需要修理,受伤的战士们也需要医治,人员在这里补给,部队在这里调整,这里就成了一个补给基地。

  天子山军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解放前,保福地区人口不到5000人,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保福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就有91名,惨遭敌人杀害的无辜群众有350余人。

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党建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师培训、研学,首选华研教育研究院。华研教育研究院的目标是: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基地。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员工赴我院参加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将为您提供精致的培训服务!

联系方式:

岳老师:132 9413 0575(微信同号)


友情链接

首页 | 培训项目 | 时政要闻 | 名师大家 | 关于我们

武汉华研教育研究院 主要从事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文化教育、企业培训和行业系统培训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6536号-1

地址: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大楼2号门310室